2025全国体育文化宣传推广活动(山东·济南站)体育文化进校园走进历城区华山第三小学
11月14日,济南市历城区华山第三小学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精神盛宴。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篮球亚军李昕、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冠军宋妮娜、2008年北京奥运会女子四人双桨冠军奚爱华走进校园,与全校师生共话拼搏、梦想与力量,用冠军精神为孩子们的成长注入奋进动力。

华山第三小学东门广场早已洋溢着热烈氛围,学生们笑容满面地向三位冠军献上鲜花,活力四射的啦啦操表演,孩子们用灵动的舞姿、饱满的热情,表达最诚挚的敬意。在东门广场上,冠军与同学们开启体育六艺鉴赏之旅。15名学生展示书法作品,笔墨间尽显童真与功底。美术作品整齐陈列,是学生们精心给三位冠军创作的画像,展现了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丰硕成果。
在充满期待的氛围中,一段承载着孩子们体育向往的VCR拉开了报告厅分享环节的序幕。视频中,孩子们用“拼搏、坚持、努力、为国争光”等高频词汇,表达了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与向往,稚嫩的声音里满是坚定的信念。
在互动交流环节,三位冠军结合自身运动生涯,分享了成长路上的艰辛与收获。李昕用“坚韧不拔”的山东精神诠释了自己的追梦历程。从6岁接触篮球,12岁因身材瘦小被省队拒绝,到凭借扎实的技术与坚定的信念驰骋赛场,斩获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篮亚军,她鼓励孩子们:“实力是最足的底气,只有跨越困难、战胜自我,才能离目标越来越近,成为自己的强者。”
宋妮娜则以女排“团结拼搏”的精神为核心,分享了团队项目的成长秘诀。她谈到,中国女排拿下10个世界冠军的背后,是每一位队员的全力以赴与彼此信任。“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她希望同学们在班级联赛和社团活动中,既要相信自己,也要信任队友,通过默契配合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集体中共同成长。
奚爱华用“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的生动比喻,讲述了赛艇训练中的坚持与专注。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她分享了每天12公里晨跑、35公里水上训练、数小时力量训练的艰辛日常,坦言也曾有过想要放弃的时刻。但她的秘诀是“专注当下”,将漫长的训练拆解为一个个具体动作,在重复中精进技术,在专注中克服枯燥,最终夺得北京奥运会赛艇首金。她还现场传授了缓解紧张的小妙招——三次深呼吸结合战术思考,帮助同学们从容应对挑战。
互动问答环节中,同学们踊跃举手,面对“训练时是否想过放弃”的提问,宋妮娜回应,累的时候也曾动摇,但“设定目标并主动为之努力”的信念让她坚持到底;李昕则分享了自己从田径转项篮球的经历,鼓励同学们兴趣广泛但要精益求精;奚爱华谈到解锁新动作时的兴奋,不亚于夺得冠军,让孩子们感受到坚持带来的成就感。
活动现场,孩子们还带来了精心准备的“时间胶囊”,里面装满了各自的体育梦想与寄语。宋妮娜写下“明确目标,勇争第一”,李昕则是“迎风扬帆,不负年华”,奚爱华引用“知行合一,相信自己”,将期许与鼓励一同装入胶囊,见证梦想的启航。此外,孩子们还送上了亲手绘制的冠军肖像画册,色彩斑斓的画作中满是崇敬与喜爱。三位冠军也在校旗和同学们的校服上签名留念,为这场精神盛宴留下珍贵印记。

操场上的互动氛围更显热烈。李昕拿起篮球,从运球姿势到传球力度,手把手纠正孩子们的动作细节;奚爱通过陆上赛艇器械,拆解发力节奏与身体协调的要领,宋妮娜也加入其中示范起陆上赛艇器械。三位冠军耐心又亲切,让孩子们在专业指导中感受运动的严谨与乐趣。“极限30秒”团队协作游戏登场,冠军与同学们混编组队,一同完成跳绳、跳圈、精准投掷的接力任务,奔跑的身影、默契的配合让现场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满是欢声笑语。孩子们在与冠军并肩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运动技巧,更真切体会到体育运动带来的纯粹快乐,也让体育精神在欢声笑语中进一步扎根心底。
本次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山东省体育局、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主办,济南市体育局、济南市历城区人民政府承办,济南市历城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协办。以丰富多元的形式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冠军精神,将“拼搏、坚持、团结、专注”等体育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践行的成长力量。让中华体育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助力孩子们在追梦路上勇敢前行,向阳生长。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新闻
财经
科技
房产
商业
酒香
生活
车界
文化
网站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