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猝死背后,竟是拜猪的企业文化……
“猪王”牧原股份突然火了,本来是一件复杂的劳动纠纷,却一下子揭开了这家企业荒唐的企业文化。
牧原股份有一位员工猝死在家中,因为其猝死前有过长时间的加班,导致了网上的热议,但好事者深入一挖,却从这个事件挖出了牧原股份奇葩的“猪”式企业文化 ,这一下就把这家中国著名的猪王企业,顶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牧原股份的猪文化
这是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在牧原总部举办“拜猪大典”上当众宣读的《拜猪文》。
在这篇代表企业文化的拜猪文中,写道:
“像猪一样,少算计,多奉献,创造价值”;
“和猪一起,傻乎乎,乐呵呵,奉献自己”;
“要像猪一样,用生命的长度换取生命的质量”……
这篇拜猪文,据不少网络言论,还当作了牧原股份员工必须学习的重要文献。
牧原股份校招生要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剪短发、收手机,跟新兵营一样的,每天穿军装培训到完善10点半后写总结,而且还要全文背诵拜猪文。
从不少网民的互联网记忆来看,可信度很高,以下是牧原股份一个员工的笔记。
这种方式的企业文化,其实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很常见。
教育所有员工为企业奉献一切,把企业当作家,是那一个不那么市场经济的时代,最为常见的一种企业口号。
牧原股份的创始人秦英林先生为六零后生人,原来是国企职工,在1992年这个历史关键时候开始创业,一路发展到今天。
作为那个时代的企业家,历史给他留下的文化烙印显然很明显。
但他没有注意到的是,即使是现在的国企,也有不少企业抛弃了这种所谓的纯奉献文化。
比如山西一家以煤炭为主营业务的纯国企——山西焦煤,他的企业文化是这样的:
以奋斗者为本、长期艰苦奋斗
以奋斗者为本是山西焦煤的价值导向和分配原则,资源向奋斗者集聚,薪酬向奋斗者倾斜,不让奋斗者吃亏,不让投机者得利,不让平庸者坐享。
你看,哪怕是国企都不会纯谈奉献了,但牧原股份这么一家纯粹的民企,却一口一个少算计,多奉献,不由得让人哭笑不得。
当然我认为,牧原股份今天能成功,绝不是所谓企业文化的成功。
仅从这名猝死员工的薪酬激励模式,我们就能看出,追求经济利益的刺激,才是其业务推动的根本动力。
以上万元的月薪目标来刺激销售人员努力工作,这可不是什么奉献文化,而是市场中典型的按效取酬的方案。
这说明,虽然《拜猪文》的确成为了牧原股份的所谓企业文化口号,但是,这是一种纯粹口号式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发展根本不靠这种奇葩文化,还是在依靠经济利益的刺激,才能驱动企业的业绩增长。
但现实中,中国就是有无数民营企业家们,不停地在各种会议上、各种企业文化口号中,在构建这种企业文化。
著名的企业家董明珠,曾在一档访谈节目中说,年轻人不应将挣钱视为生活的唯一目的,否则可能会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在格力的企业文化中,忠诚、奉献这几个字,也很显眼。
为什么这些企业家热衷于搞这种远离时代的企业文化呢?
一代中国企业家的文化误区
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其实简单而又清晰。
企业是员工劳动力的采购者、消费者,员工是企业的劳动产品的供应商,二者之间是一种互利的合作关系。
企业家广泛使用企业文化之目的,是为了推动员工行动的一致性。在早期的商业理论CIS(企业识别系统)中,企业的的三大系统就包括了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
这其中,理念识别指消费者、合作者对企业的印象,这其中就包括了员工代表公司给外界的印象,而行为识别就进一步指向了每一个员工的行动,应该符合企业的整体利益。
这种流行于八九十年代的CIS理论,指导了大量的企业家大搞企业文化,搞员工行为标准,各种高大上、脱离商业本质的口号广泛流行于各类企业之中。
可以说,早期中国的企业家们,都受到这种商业理论的影响,刚刚迈进民营企业的不少员工,也不抗拒这种带有“家文化”思想的企业思想,甚至军训成为了不少企业统一新员工行动的一种常见手段。
但在新时代,在经历过商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这些企业商业理论早已过时,员工们难以被这种企业文化所影响,他们不会视企业为家,企业家不过是一个短时间的合作者,不停地跳槽以实现更高的收入,成为了很多打工人的习惯。
忠诚、奉献二字,是与商业世界完全是不相容的一种空泛的口号。即使你叫得再响,天天在会议上强调这种口号,只要有更高的薪酬,员工们会毫不犹豫地离你而去。
任何一家企业,在聘用员工后,必然会发现,经济利益才是驱动员工努力干活的最为核心的激励因素。
除此之外的所有激励手段,都是次要、无效甚至起反作用的。
市场的规律不可违背。我们不能看这些企业老板嘴上怎么说,而是要看他们实际在怎么做。
但凡是成功的企业,员工斗志旺盛、业绩节节上升的企业,其管理制度的核心,依然是按贡献取酬,而不是靠忠诚和奉献分配利益,不如此,企业只有倒闭一途。
“猪文化”可以结束了
企业家要获取利润,当然要计算,不核算成本,就无法创造利润。
员工们也需要计算,努力、辛苦和拼命的工作,能否换来更高的报酬,这是他们行动选择时的计算方式。
牧原股份能做到今天、能成为今天的猪王、能创造千亿市值、能做到年利润几十亿,显然其企业主不是靠着傻乎乎、乐呵呵、不进行算计能创造的。
这种奇葩的企业文化,更不容于一个高度商业化的社会,被各种媒体曝光出来,只会让牧原企业的形象受损,让企业创始人被群嘲。
或许,身处于现代社会的人们,会评价说:
这才是猪一样的企业家,猪一样的企业文化。
实在是有点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