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又“上车”了
沉寂多时的“元宇宙”概念,在7月11~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主办的2024中国汽车论坛(下称“论坛”)上又火起来。
“元宇宙”为何沉寂?
曾经,“元宇宙上车”的概念被造车“新势力”大肆宣传,但热度似乎很快过去了。
据报道:“2022年6月蔚来ES7上市发布会上,该公司展示了应用AR/VR技术的全景数字座舱PanoCinema。用户戴着专属AR眼镜,可享受等效201英寸的沉浸体验。同年9月小鹏G9上市,该车搭载了与Unity联合开发的首个全3D人机交互系统,将真实世界立体化投射到车机屏幕,让驾驶者可以获取更为直观的驾驶信息。”
当时,被造车“新势力”推崇的“元宇宙”概念,后来被AI大模型抢走了“风头”。
此次论坛上,华东政法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指数研究院院长、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委会委员高奇琦介绍说:“2022年11月30日ChatGPT发布以来,大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风头强过了元宇宙。今天元宇宙发展面临不少挑战,包括技术瓶颈、隐私的问题,包括民众接受度,包括专家可能会讲到区块链,还有成瘾的问题。”
AI大模型不断升级,对元宇宙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高奇琦认为:“ChatGPT和Sora的发布,会成为元宇宙发展的新机会,大模型会跟元宇宙结合在一起,让元宇宙变得更加可行。今天ChatGPT4大概能达到本科生高年级或者硕士低年级的水平。GPT5 level可以完成使用工具类的任务。GPT6 level已经很接近AGI, 2027年会发布AGI,它可以自动生成长文本,可能会达到博士的level。到2030年有可能达到ASI超级人工智能水平,相当于爱因斯坦级别的人工智能。这个时代会快速到来,它将给汽车元宇宙带来无限的机会。”
在高奇琦看来,汽车数字化转型已经完成了信息化阶段,目前处于可视化阶段(如车内的各种大屏),未来还将经历孪生化阶段(如建立覆盖汽车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孪生系统),并最终进入伙伴化阶段(如《变形金刚》中人与汽车的伙伴场景)。
“元宇宙”如何赋能?
AI大模型+元宇宙给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勾勒出一幅美好蓝图。然而,宏伟蓝图如何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论坛上,上海纽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新核云CEO 陶滨江介绍说:“应用端。无人驾驶是非常典型的,也是我认知当中非常完美的从技术到商业落地的应用场景。前段时间我跟驾考宝典的CEO交流,他在利用‘元宇宙’技术进行虚拟驾驶培训,今后车载的考试、模拟、训练都可以在驾驶模拟器上完成,跟F1赛车手的训练一样,以更低成本的方式快速地让学员把基础驾驶技能学会。未来驾校不需要那么多教练员,一个模拟器大家都可以用。”
除了消费应用场景外,元宇宙与生产端的结合同样能够大幅提升效率。
亿尚智能董事长、马桥数院副院长狄彪认为:“数字孪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汽车企业获得高效发展。数据等同于权力,企业掌握的数据越多,权力就越大,当企业权力越大的时候,就能进一步形成相对的垄断,能获取更大的利润,这是符合商业逻辑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一个企业首先会把它当下所有数据都完成采集。下一步,企业会往上游的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推进,这样他就掌握了整个供应链链条的数据,未来‘元宇宙’可以成为数据的载体。”
高奇琦看来,未来AI大模型+元宇宙将赋能汽车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的整个环节,同时全部生成并行的孪生系统。在产品制造端,传统的汽车设计涉及复杂的零件组织,包含方向盘、仪表盘和信息娱乐系统等诸多组件。创建和集成这些组件,需要不同部门的设计师们彼此协作,对座舱布局进行反复验证和确认,因而是非常耗时的过程。未来在这方面,在元宇宙工具平台中,开发人员可以基于虚拟技术进行建模,在虚拟世界中布局座舱、测试产品,设计方案调整更快、测试成本更低。在工厂建设方面,数字孪生工厂建立起来后,在某些地区部分功能是不需要的,可以在数字仿真建设过程中去掉,从而大大提升了工厂建设效率。
总之,大模型赋能下的元宇宙上车,不仅让消费者可以实现穿越虚拟与现实的沉浸感,带来新奇的体验。对企业而言,同样是一个巨大机遇,有助于企业实现对上下游供应链更大的掌控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