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那些与汽车密切关联的建言献策
随着两会的正式召开,我们聆听了不少与汽车密切关联的建言献策。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汽车行业大佬们,带着他们的提案建议,借由两会来助力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1
智驾当先,自动驾驶成必争高地
诸多建议,围绕当下的热门议题——自动驾驶展开。
汽车产业已经迈入智能化的高级阶段,智能驾驶成为汽车工业的必争高地,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积极推进自动驾驶量产和法律保障。
据预测,2025年,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新车渗透率会接近65%。我国L3级自动驾驶正开展上路通行试点,L4级自动驾驶示范应用稳步推进,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初具条件,亟需加强自动驾驶量产应用,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给出了关于加快推进自动驾驶量产的建议:一是推进自动驾驶汽车大范围测试验证,加快量产商用进程;二是推动设立自动驾驶专属保险,加强安全使用宣传;三是加快出台自动驾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合法上路身份。
随着汽车智能化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现有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法规在测试应用、产品准入等方面,还存在规定不足或规定得较为零散的情况。道路交通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现有法律中的一些规定,与当前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需求并不相符,有必要加强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加快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不同级别智能驾驶汽车的事故责任划分,并出台智能驾驶保险的行业标准和技术指引,为保险公司和车企提供明确指导,规范智能驾驶保险业务的发展。
与何小鹏观点不谋而合的是,全国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付子堂也针对自动驾驶汽车提出一些建议:在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时期,我国应就自动驾驶汽车开展专门立法,或者授权相关地方先行先试,以统一当前分散式、地方化立法,为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在智驾当先的时代,促进国产关键车规级芯片产业链稳定发展尤为关键。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提出如下思考:
车规级芯片自主可控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现阶段设计领域结构性失衡、制造能力不足、应用生态不够完善、测试认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待解决,建议攻克关键设计短板,提升核心制造能力,扩大终端应用和完善认证体系,逐步构建起汽车芯片生态圈,从而加快提升国产芯片应用率。
2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应布局生态
立足时代背景,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国人大代表们纷纷给出建议。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相比用了近10年时间实现年产销量破百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从百万辆到千万辆仅用了约6年时间,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目前,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正在加速融合,这个过程离不开丰富的产业生态支持,而现阶段我国充电桩车载硬件、辅助智能终端等产业领域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亟需构建统一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对此,雷军的建议方向为:一是推动充电设施互联互通;二是开展车载硬件技术协议标准化建设;三是鼓励车企开放智能生态。
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的提案聚焦电动汽车与新型储能发展,并指出:我国应加大力度推动 新型储能发展,加快研究制订电动汽车参与电网储能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加快车网互动技术研发,提高电动汽车与电网协调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引导车主参与智能化有序放电,推动电动汽车以市场化的方式参与电网储能服务。
立足于智能电动车人才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赵祥模表示,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虽已形成一定优势,但仍存在原始创新不足、人才匹配不佳等短板。
赵祥模认为,我国可在有条件的高校内设立智能电动车辆一级交叉学科,以智能、低碳、多域汽车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培养高水平复合型创新人才,为实现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长期引领提供有力支撑。
3
人工智能热潮,AI成数字生产力
2025新年伊始,DeepSeek开启AI新时代,人工智能如预期那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两会热门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所长张成伟指出,DeepSeek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在AI底层技术上的重大突破。DeepSeek技术的突破不仅降低了技术门槛,还催生了新商业模式。未来,AI将从工具演变为数字生产力,推动各行各业的数智化转型。
面对人工智能的革命,张成伟指出:首先,要加强思想的转变,从思想上进行彻底革命,主动拥抱变革,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探索创新,关注自身价值和核心竞争力,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其次,要强化产学研协同、拓展应用场景、完善生态支持和注重数据安全等。
人工智能终端作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重要载体,正在加速从智能手机、智能汽车、机器人等多元领域拓展。发展人工智能终端不仅是拉动消费需求、激活市场活力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产业链高端化、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动能,更是抢抓人工智能落地应用新赛道、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导向。
当前,人工智能终端处于快速发展的起步阶段,为更好推动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范发展、协同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亟需突破核心技术,构建协同创新生态。由此,雷军给出建议:一是健全人工智能终端标准体系,引导产业良性发展;二是强化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协作,构建应用协同生态;三是加大人工智能终端支持力度,推进产业创新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应当加快构建国产算力平台的自主可控大模型及产业生态。他的建议包括:鼓励基于自主可控国产算力平台的大模型研发和应用;构建数据资源充分共享机制,依托中国广泛的AI应用场景,积极推广大模型在产业领域的应用,并形成数据飞轮,让中国率先获得AI产业落地红利;专项支持基于国产算力平台的生态体系建设,鼓励依托自主可控算力底座建立的大模型开发者生态发展和开源社区建设,专项支持加快形成国产大模型生态体系和工具链,加速我国自主可控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刘庆峰看来,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人才核心素养,AI技能将成为未来公民必备能力。
最新更新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