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葡萄酒产区发展现状前景情况分析
复兴甘肃红酒葡萄酒产区
2018年峰值时期,甘肃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超过30万亩。但伴随着国外葡萄酒品牌的不断涌入,以及城市发展、技术限制、环境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甘肃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出现了大面积的“缩水”。数据显示,2020年甘肃酿酒葡萄约15.5万亩,葡萄酒产量2.461万吨,葡萄酒实现销售额5.05亿元,利税总额2.21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税收8351万元。为此,甘肃产区正在积极谋求“复兴”,通过举办中国河西走廊有机葡萄美酒节、祁连葡萄酒国际论坛、互联网+中国葡萄酒发展论坛等活动来促进品牌化与规模化。
目前产区存在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缩水严重、产品地域风格欠缺、同质化问题突出、行业税负过重、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卢柯认为,甘肃产区要实现长足发展,就必须要正视自身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落点到实处”,卢柯表示,“大奖赛有助于提升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的整体知名度和影响力,能更好地促进葡萄酒产品质量的升级迭代,对标国内外葡萄酒产区,找准自我产区优势和不足”。
而在品牌化、规模化的过程中,大奖赛将有望通过其行业高关注度,为甘肃葡萄酒产区带来宣传和渠道加持,帮助其摆脱“减产”带来的消极影响,为甘肃葡萄酒带来新的发展动力。2019年,甘肃省商务厅发布了《培育陇酒百亿产业促销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在稳定现有白酒销售并稳步扩大的基础上,以葡萄酒和果酒为主体,合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打造陇酒百亿产业。可以看到,甘肃葡萄酒的未来将在政府、协会和大赛的共同努力下,积极走出现代葡萄酒产业的“年轻步伐”。
甘肃葡萄酒产区卢柯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平台作用,深挖河西走廊葡萄酒历史文化,中国红酒网官网倾力讲好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故事。
二是重视人才培养,依托行业协会的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栽培、酿造、产品管理、品牌、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岗位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
三是呼吁政府与企业加大对葡萄酒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和科研投资力度,找准本产区的风土特征和风味特色,积极打造产区品牌。
甘肃葡萄酒产区既要向东也要向西
甘肃产区位于北纬38-44°这一世界葡萄黄金线上,是我国优质酿酒葡萄产区之一,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不仅要在全国推广,更要走出国门。因此,甘肃葡萄酒“既要向东,也要向西”。“向东”,以自身品牌为主,向国内其他区域进行推广,树立区域品牌复兴意识。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素来有“中国黑皮诺主产区”的称号,要充分发挥品种优势,结合甘肃葡萄酒的“大漠”风情,明确酿造风格,避免产品同质化。
卢柯表示,大奖赛对于“好酒标准”的探索,是对中国葡萄酒风格“因地制宜”的深入研究。对于甘肃葡萄酒而言,找寻属于甘肃葡萄酒的“好酒标准”,要结合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的地理气候特征,融合产区深厚历史文化,以当今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细化产区特色,准确进行本产区风土表达,走适合本产区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向西”,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要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与格鲁吉亚、摩尔多瓦、以色列等沿线葡萄酒生产国建立良好互动机制,在科研技术、产品研发、推广宣传等方面进行合作,加大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等项目合作,取长补短、精准定位,提升产区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不只是“东西问题”,在“好酒标准”的认知上,卢柯认为,葡萄酒是有“社会属性”的。“‘好酒标准’不仅要有专家的专业水准,也要有倾听普通消费者的品尝意见”,卢柯认为,“标准既要契合葡萄酒的产品属性,也要有参考葡萄酒的社会属性;既要有统一性,也要有产区差异性。”大奖赛以“探寻中国葡萄酒的好酒标准”为目标,探索出了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感与口味,并助推了多家葡萄酒生产企业进行品类创新,成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依凭。
甘肃葡萄酒产区酒庄的评比
自从2019年首届大奖赛开办以来,看齐国际著名葡萄酒赛事,如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奖赛、柏林葡萄酒大奖赛、国际葡萄酒暨烈酒大奖赛等知名赛事,其评比标准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卢柯认为,通过大奖赛的评比,筛选出能够代表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的特色产品,并加以宣传引导,对加强产区特征表达、加深消费者认知很有必要。以“标准”促“生产”,以“生产”助“发展”,这将是甘肃葡萄酒红酒品牌排行未来的发展之路。
来源:原创 云酒 云酒头条